2013-08-31

關於無名小站的碎念們

警告:這是一篇自艾自怨、自以為是的碎念文,更可怕的是內容還沒有經過嚴格考證,請小心服用。

今早的網路新聞看到這則消息:無名小站將在今年 12.26 正式收攤。

對於俗稱六年級尾~七年級頭(尤其有住過大學宿舍)的人而言,說「看著無名小站走完它的一生」應該不為過,甚至很多人都曾經參與其中。

很長一段時間、尤其是無名離開交大找到一個歐機桑(我已經忘記他是誰了)投資之後,我私下都叫它「無 X 小站」(還是不要公開講,以免被告 XD)。後來被 Yahoo 買走,對我而言就已經是宣告它的死刑,拖到現在才宣佈關站,從某種角度來猜,可以說台灣 Yahoo 實在不夠認真 or 不夠果決?

關於無名小站的無 X 事件,可以看 2007 年的這篇網路文章:〈丁丁大站到底幹了哪些好事?〉

要說我對無 X 小站的第一個 murmur,就是來自於朋友間的疑問句:
你為什麼不用無 X 小站阿?
如果問這話的人是資訊系的同學 or 朋友,我會直接給他一個中指,然後說:「幹!那為什麼你不寫一個無 X 小站讓我用?」

如果問這話的人不是資訊領域的人,那事情會比較麻煩,而且他們會隨著時代變遷以同樣句型持續問你:
你為什麼不用 Skype?(還好當時我還有用 MSN)
你為什麼不用 Plurk?
你為什麼不用 Facebook?
你為什麼不用智慧型手機
你為什麼不用 Line?
最慘的事情是,通常問這類問題的人壓根也不是要聽你的意見、更不是要討論產品的好壞、軟體服務的行銷手法,而是單純的「幹!你不用這些服務我很難跟你溝通 / 聯絡」。好在這幾年我耍孤僻有成,越來越少受到這種問題的攻擊。

如果回到十年前,嗯... 為什麼我要用無 X 小站?你說程式有寫的比較好嗎?你說 UX 有設計的比較好嗎?事隔多年其實很難回頭說嘴。只不過,我很晚、直到 2007 年才在 Blogger 上開張營業,會開始弄 blog 的主要動機是 AdSense,在初步 survey 之後就把無 X 小站剔除在 BSP 名單外,因為後台介面實在難用、 JS 碼很難掛,我又沒有相片可以上傳。

而最令我玩味的一點是...... 那個時候 Blogger 大抵上就中文化的蠻徹底了,當然偶爾會遇到說明文件還是導向英文版;Blogger 免費的很徹底,完全沒有收錢的傾向(到現在也還是沒有),個人覺得介面也比較無 X 小站和善。但就算是當時已經成氣候的 Google 買下來,絕大多數(資訊領域以外)的人還是會跟你說「喔... 我還是要用無 X 小站」。

也許幸也許不幸,讓我體認「好東西未必就會有人用」、「本土化、社群力量的重要性」,應該就是無 X 小站啟蒙的。

不過,當時我對無 X 小站的評語,用現在的說法就是:「當個靠爸(交大)族,的確比較容易成功」

差不多也是在 2007 年的時候,我也有自己刻了網路相簿系統(還標榜不用資料庫),完成度還不到 beta 版(尤其是美術跟 UX [遮臉]),不過至少可以看、後來也想推廣給登山社用。但是終究沒有打算持續改進。自己懶惰也是原因,但一個全然現實的問題是:「寫完了也沒有免費頻寬給我用。」

前後讀的兩間私立大學,Lab 都有給固定 IP 可以架站,但都有流量限制,大抵上每天允許的流量以 G 為單位(實際數字忘了,總之應該沒有超過 4G)。除非特別申請 or 走後門(不管網路技術 or 人事管理),不然流量爆了就會被鎖住。

簡單計算一下,很容易就會放棄架網路相簿的想法。

當天如果十個人各上傳 100MB 的相片,再加上其他瀏覽相片(當然會縮小解析度 XD)的流量,就會讓你開始擔心配額用完。所以別說商轉了,自用說不定都不夠,更不用說從中瞭解系統瓶頸、改善程式寫法...... blahblah (當然另一條出路是找 loading balance 的 IP 分流解決方案,不過那也要先 A 到好幾個 IP)。

暫且不提無 X 小站的硬碟空間怎麼來,光接近無限的免費網路頻寬,就足夠讓我(們)這種私立學校出身的人嫉妒(當然不可否認,包括我在內有更多人只是希望有無限的免費頻寬來當地下大水管 [遮臉])。如果當初也有這些資源,是不是就(比較有可能)能玩出一些新的花樣 or 更深層的技術?所以後來無 X 小站出走交大,一些回饋母校的事情橋不攏鬧的很難看,我也就開始叫它無 X 小站。

事到如今,無 X 小站的結局,讓我釋懷也讓我陷入更深的恐懼。

釋懷的是「長遠的成功不能只有靠爸」,恐懼的是「國歌歌詞『守成不易,莫徒務近功』,是真的」。

這裡要先跳出去扯另外一個話題:無 X 小站是因為社群網站的興起而沒落的嗎?

我的答案是否定的。最簡單而明瞭的反證就是 PTT,到現在被很多人認為落伍過時的操作介面,還是一堆人在用。這些年看下來,文章 or 人數有變少嗎?也許有,除了現在比較少會因為系統覆載過重而連不上之外,我實在感覺不太出來。

要同質性的例子?那麼看看(完全免費)Blogger。撇開 G+ 的部份,在 Blogger 的 blog 上頭可以看到在今年四月貼了一篇〈Improvements to the Blogger template HTML editor〉,毫無疑問、這是針對後台管理系統所作的改進(而且大多數人可能還用不到)。雖然 Google 對自家產品的態度實在令人難以捉摸,無法被 G+ 強姦跟 G+ 整合的產品可能就直接掰掰,但要說 Blogger 沒落恐怕短時間之內也是天方夜譚,不然幹麼去作這種 90% 使用者可能不會用到的改進?

如果 Blogger 的同質性還不夠,那麼看看另一個有名的 blog service provider / project:Wordpress。有多少活躍 or VIP 用戶在用 wordpress.com 的 BSP,我懶得去查 [逃],不如看 Wordpress 這個 project,在這月初的時候才 release 3.6 版,以它們會出第三位版號的習慣來看,也算是個不小的改版了。

不然再舉一個最近才冒出來的:logdown.com,這是一個讓你可以用 markdown 語法來撰寫 blog 的 BSP,順帶一提:這是台灣軟體公司弄出來的東西。

如果以此再延伸出去把 Octopress 這類 static blog generator 也算進來,其實 BSP 的需求一直都在,很多人仍然需要可以長篇大論張貼系統、Twitter / Plurk 這種 micro-blog 無法替代、Facebook / G+ 則是本質上 [原因略][逃] 的差異而不能替代。

至於相簿功能就更不用講了。這幾年來的網站併購新聞,主角幾乎都是網路相簿的供應商。

所以,無 X 小站之所以沒落,並不是因為人們不需要 BSP、不需要網路相簿,而是無 X 小站沒有辦法滿足這些需求,所以使用者轉移陣地。

或許就是因為靠著交大的資源以及剛剛好的時機點,讓無 X 小站興起的太容易。使用者人數的累積、使用者黏度的成型....... 這些過程的成本太過廉價,別人苦哈哈地想辦法撐過「決定性的數量」,無 X 小站一腳就跨過去了,所以從來沒去挖掘使用者需求、評估使用者買不買帳、衡量運轉資源? 結果就是脫離交大資源之後服務品質驟降、時代變化下的使用者需求沒有滿足,結果就潰散了?

當然,持平而論,無 X 小站的衰亡沒有特別之處(Yahoo 也給我差不多的感覺,想當年 Yahoo 信箱跟 Yahoo 家族......),以新創公司的角度來看更是平凡(連技術 or 產品創新都沒有啊)。要不是它的出生以及成功方式如此 ﹍﹍,也許就不會如此苛責?


想想,果然還是賣雞排好.........